数论——组合数(杨辉三角与组合数的关系)

数论——组合数(杨辉三角与组合数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一个结论:组合数当n,m都很小的时候可以利用杨辉三角直接求

那么为什么呢?

组合数:

我们高中学到的组合数:

CnmC^m_nCnm​:从n个物品里面找出m个物品所有的方案*

Cnm=n!m!(n−m)!C^m_n=\frac{n!}{m!(n-m)!}Cnm​=m!(n−m)!n!​

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在欧洲,帕斯卡(1623----1662)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百度

像这样

这样

那么这东西为什么会和组合数有关系呢?

当我用DP的思想:

Cnm=从n个物品中选择m个物品有多少种选法C^m_n=从n个物品中选择m个物品有多少种选法Cnm​=从n个物品中选择m个物品有多少种选法

对应的动态转移:

f[i][j]=f[i−1][j−1]+f[i−1][j]f[i][j]=f[i - 1][j - 1] + f[i - 1][j]f[i][j]=f[i−1][j−1]+f[i−1][j]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101][101];

int main()

{

f[0][0] = 1;

for(int i = 1; i <= 6; i ++)

for(int j = 0; j < i; j ++)

f[i][j] = f[i - 1][j - 1] + f[i - 1][j];

for(int i = 1; i <= 6; i ++)

{

for(int j = 0; j < i; j ++)

cout << f[i][j] << " ";

cout << endl;

}

return 0;

}

运行出来的结果让我震惊了

刚好就是杨辉三角

从这个角度正好解释了他们俩的关系

其实这时候想想杨辉三角的值就是等于它肩膀上两个值的和

刚好对应f[i][j]=f[i−1][j−1]+f[i−1][j]f[i][j]=f[i - 1][j - 1] + f[i - 1][j]f[i][j]=f[i−1][j−1]+f[i−1][j]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