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讲,声反馈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话筒和音箱的存在,就一定会有声反馈,但并不是每一个声反馈都一定会触发啸叫,而调音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尽量避免声反馈,并且将不可避免的声反馈控制在不会触发啸叫的地步。
那你想象一下,如果音箱在歌手后面会怎么样?话筒的振膜正对着音箱的纸盆,音箱的纸盆还放出来的信号der一下子就被话筒的振膜拾取了,der一下子就啸叫了,那你就不用听什么现场演出了,你全程听啸叫就行了。
所以说,一般来说,为了让观众更好地听到声音,观众席都在音箱纸盆的正面;而为了避免啸叫,舞台一般在音箱的背面,而众所周知,高频有方向性,低频没有,所以高频是没有办法直接到歌手的耳朵里的,歌手在音箱背面听到了全是低频的嗡嗡声,而墙壁反射也是引起啸叫的原因之一,所以一般的厅堂墙壁都不会太光滑、形状都不会太规则,从音箱出去的声音经由墙壁的漫反射,且不说漫反射那么多次本身音量就小了,经过那么多次漫反射再回到舞台上的全是浑浊的声音,你耳朵里听到的不是低频的嗡嗡声就是浑浊的声音,既听不清自己唱的也听不清伴奏的声音,我把你放到台上,你能唱的来吗?
所以说,现场扩声系统中,除了服务于现场观众的主扩声(PA)系统(一般在观众席后面)之外,还有服务于演员的监听(Monitor)系统(一般在台侧)。
(PS:还有服务于电视机前的观众的转播(OB)系统,不过和题意无关,也就不做过多赘述)
Monitor系统需要为歌手服务,让歌手在舞台上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和伴奏的声音,才能保证演出的成功。
而监听方式一般分为如下两种:
1.音箱监听:为舞台上的每一个乐手单独提供一个或一对监听音箱,并根据每个乐手的需求为每个乐手提供不同的监听信号,一般专门针对于个人监听而设计的音箱大多有着很强的指向性,只有正在正轴向才可以听清其发出的声音,一旦离开监听音响的覆盖范围就无法听到,并且对易啸叫的点都做了衰减处理,相较耳机监听而言,啸叫的风险更大一些,也没有耳机监听那么清晰,但可以获得很强的现场感,并且方便与观众互动,所以一般是音乐节用的比较多。
2.耳机监听:为舞台上的歌手单独提供一个或一对监听耳机,根据歌手的需求为其提供监听信号,为防止歌手在舞台演出中监听耳机脱落,因此都做的比较牢固,相较于音箱监听而言,不益获得现场感,也不益于现场互动,但是啸叫的风险更低,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所以一般是演唱会用的比较多。
所以说
为什么要用耳返?因为歌手在现场没有办法听清楚自己的声音和伴奏的声音,需要监听系统为自己提供清晰的监听信号;
耳返里都放的是什么?看歌手的需求,歌手想要什么,Monitor调音师就给他发什么,不同的歌手对监听信号有着不同的要求;
为什么那么重要?就好像你蒙上眼镜无法走直线、戴上墨镜无法作画一样,你听不清楚自己的声音和伴奏的声音,你就会跑调、跑节奏,但是很不好意思,如果没有监听系统,歌手在台上就是听不清自己的声音。
之前《我是歌手》第三季的时候,郑淳元在舞台上不戴监听耳机,所有歌手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为什么?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蒙上眼睛走直线、作画一样,他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高的熟练度了,这是一件很值得人震惊的事情。
至于说为什么还总能看到有歌手唱到一半把耳返摘了还继续表演呢?有两种可能:
1.就好像调音师再戴着监听耳机调音的时候也会偶尔把耳机摘了听,为了听现场的真实声音,毕竟观众不可能和调音师一样戴着监听耳机看演出,调音师想要获得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就要摘下耳机听一下现场声音;而歌手监听耳机戴久了,也需要摘下来听一下现场的声音。
2.监听耳机出故障,无法通过监听耳机获取监听信号,只能摘下监听耳机,退而求其次,通过监听音箱获取监听信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