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二十五岁的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徒步去天竺(印度)游学。路途遥远,一路历经艰难险阻,归国之后便由其口述、弟子辩机辑录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他的另外两位弟子慧立、彦琮所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游学经历增添了许多的神话色彩,唐僧取经的故事也开始在民间流传。
人类向来是不缺乏想象力的,尤其是科学知识落后的古人,传着传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出来了。宋元年间又开始流行话本、戏曲,吴承恩便通过民间流传的这些再创造,最终成就了《西游记》。要说西游记里最喜欢的是谁,那大部分人必然会说孙悟空,一个是他聪明、活泼、嫉恶如仇的性格。
再一个便是因着他的能力,孙悟空在师徒几人之中,应当是最厉害的。当年孙悟空拜在菩提祖师名下,学了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法术,又因偷吃金丹练成了金刚之躯。被关进炼丹炉后练就了火眼金睛,于是乎天宫之中几乎没人是他的对手,还是如来出手才被压在五行山下。
孙悟空所有法术中,最传神的还是七十二变,为他一次次躲过了三灾带来的伤害。菩提老祖教他的时候曾说过,法术分按天罡书的三十六变和地煞数的七十二变,孙悟空选择的是后者。他的二师弟猪八戒选择的则是三十六变,那么他们的三师弟,沙僧学的是七十二变还是三十六变?
展开全文
沙僧也叫沙和尚、沙悟净,原来是天宫的卷帘大将,无奈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因此触犯了天条,被贬到下界,每七日万箭穿心。在流沙河兴风作浪,为害一方,甚至吃过路人。直到被观音点化,成了唐僧的徒弟,跟着一起去求取真经。这个人物在书中一向是淡淡的,没有孙悟空的叛逆,也没有猪八戒的好吃懒惰。
性格比较憨厚,从脱离了妖怪的身份后,便一心一意的跟着唐僧。也正是因着性格,他在书中的存在感比较低,却也是不能缺少的人物之一。由于大师兄太过能干,而且即使没有大师兄二师兄也还有点本事,所以他出场的时机很少。倒有一次沙僧说自己是跟真人学的道,那如果通晓变化之术的话,应当是跟猪八戒一般学的三十六变。
车迟国的时候,因人手不足孙悟空叫上了沙僧,从这次经历来看沙僧虽然会三十六变。却比不上猪八戒的,他这人又很识时务,出场就表明了这点。遇上猪八戒,那就打一阵儿,遇上孙悟空就跑。任凭猪八戒跟孙悟空岸上百般辱骂,他就是不出去,搞得武力值爆表的孙悟空也无可奈何。
可见其自知之明,当然三十六变比不上猪八戒,武力值却也未必比他差上太多,他敢跟猪八戒打正是因为实力相差无几。只是有这么两位师兄护航,需要他的机会实在很少,后来的路上他便再也没变过身。但相较孙悟空的强大,猪八戒的喜剧,沙僧显得有些略带忧伤。西游记是一部奇幻文学,如此一来,他的笔墨分量自然比另外几位主角少。
参考资料:《西游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