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杨杨,洛阳孟津人。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洛阳市人大代表,洛阳市青联副主席,洛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获得文旅部“全国乡村文旅能人”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十大乡土工匠”、河南省第二批农村实用人才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洛阳市河洛工匠、最美奋斗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
还未走进畅杨杨的剪纸工作室,一种浓郁的地方戏曲声音飘荡在耳畔,推门一看,他在小心翼翼整理一堆老剪纸。这些老剪纸是畅杨杨花了十几年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过来,对他来说,这些剪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能表达出一代人最温暖的回忆,他们就像是我的朋友,每天与他们对话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深受国人喜爱,最早可以追溯到先唐时期,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的希冀和向往。每逢佳节,尤其是北方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同样家中有喜事的时候,人们也都爱用剪纸装点陈设。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991年,畅杨杨出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在畅杨杨的童年记忆中,他时常能记起奶奶坐在村口那棵槐树下,嘴里哼唱着曲儿剪纸的场景,一张普通的纸在奶奶手中变得栩栩如生,在畅杨杨看来这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他深深地爱上了剪纸。
上学后,畅杨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剪纸,中学时,美术老师组织参加县里、市里少年艺术赛事,畅杨杨的剪纸作品获得了不少奖。上学时期数理化课堂变成了剪纸课,书立在课桌上一挡,不影响课堂纪律,一心剪纸。在语文、历史这些课时好好听讲,一些老师也默许他上课剪纸。走上社会后,剪纸更成为畅杨杨解闷消烦的一种方式。19岁时他去山西领奖参展交流,才一步步深入的去了解剪纸,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
畅杨杨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剪纸大赛,在每次比赛的时候,几乎看到的都是上岁数的传承人,那些年轻的面孔却看不到,“我是这些传承人中最年轻的,越来越感觉这些老手艺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我们青年这一代行动起来去保护它。”从2011年畅杨杨开始整理材料,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15年孟津剪纸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名录。
山西、陕西是北方剪纸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两个区域,中国剪纸艺术史上,创造出璀璨成绩的老艺术家也多出自这两个省,奠定形成了这两个省的一些区域的剪纸风格。为了能够掌握家乡剪纸技艺与其他地区剪纸的区别,畅杨杨特地到山西、陕西、吉林等地拜访老前辈们。
“这些老剪纸非常珍贵,之前在孟津老家靠着街坊邻居介绍,谁婆子家,谁娘家妈家,哪个村有个老人会剪纸,我就去找这些老人。找到老人之后,她们会给我说一些民俗,讲一些故事,看一些东西,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慢慢积累下来。”畅杨杨还委托那些走街串巷的收古玩的人看到这种老剪纸帮他收回来。
畅杨杨认为学习中国剪纸,当从传统民间民俗剪纸入手,代代传承的传统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造型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本源文化。民俗活动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能用这些资料吸收养分,让喜欢传统艺术的人一起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湛。
在畅杨杨看来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老剪纸最具代表性和传承性,能从中学到、悟到民间美术的真谛。“最后那一批缠着小脚的老太太,她们的作品,是最原生态的,对神,对大自然,对风雨雷电的认知,是最质朴的一种表达。一代一代的热爱剪纸的人通过自己的审美认知,把它从一个丑的简单的图案进行升华和创作,把它变成一个自己的手法让其丰富多彩,这才是我们应该代代传承的精髓。”
孟津有个老太太去世很多年了,在她活着的时候剪花手艺远近闻名,畅杨杨听说后到她住的老瓦房里,打开锁,推开门,他看到老墙上的黄报纸上贴的有一片一片剪纸,便拿刀子把它一个一个割下来。“在这些老人活着的时候,她们喜欢这些东西才会去珍藏,但她们去世后这些东西会跟随衣物一起烧掉,这些老剪纸很难保存,是及时消耗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我们这些创作者来说是很欣喜的,我会从这些剪纸里边发现一些六七十年代的情书信,发现一些民国的钱币,我仿佛回到那个年代,与他们对话。”
一把剪刀、一张纸,这手艺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讲究心手合一、眼到手到、万剪不断。剪纸代代传承,不变的是材料和技法,变的是内容。“传承人守正创新,守多少,才能体现传承人自身价值。现代创作不知会不会经典,但传统已是经典,那一批已去世的中国民间剪纸杰出创造者,都在几十年传统剪纸积淀下顿悟迸发。”
作为非遗传承人,畅杨杨认为他收集的这些资料是作为研究地域民俗和剪纸传统造型最真切的资料,是历史文化的缩影,是非遗的继承中最能让大家了解和感知的一个东西。“当你亲手摸着这些东西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你在和原作者对话,50年前老人剪的花夹到书里边,50年后我重新翻开这本书看,人虽然不在了,这些东西流传下来。”畅杨杨说,记忆能给人带来收获,看你自己投入的时间,愿意对他像你自己一个亲密的朋友,深入的去交流发展和创造一些东西。
多年来,许多人会问畅杨杨,代表作品是什么,他感觉没有自己没有代表作品,“记忆随着生命的成长在一直变化,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对方法规律的认知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东西要倾入大量感情,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调整好心态,慢慢做这些事,不去随波逐流,不忘初心,想想自己原始状态下干这个事是为了什么,情感是什么,急功近利心态不可取。”
畅杨杨认为,传承人要守好记忆,推陈出新。新作品,新认知,新感悟,传承人要去影响更多人。“一纸一故事,老一辈儿手里,都是些花鸟鱼虫、福禄寿喜,到我这儿,剪纸紧跟时代变化有了新表达。”最近这几年,为了立足生存,畅杨杨会剪一些肖像等符合现代人审美和需求的作品,他认为这是宣传剪纸和让大家消费剪纸的一种方式,但最终的核心还是要去传承剪纸。
对剪纸技艺的精细研究,是畅杨杨对传统文化的热衷表达,他精于传统演绎,也追求时尚玩法。“用传统的造型手法和方式去表现更多的题材和故事,这些题材和故事去展现现代人的思想和思维。传统图文,结合当代设计,去形成新的文创,去投入市场,这也是我们这些传承人应该做的。”畅杨杨说,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剪纸的文化研究和传承中。